急性肠炎或急性腹泻的健康宣教问答
1.什么是急性肠炎或急性腹泻?
急性肠炎是由多种不同原因,如细菌、病毒感染、毒素、化学品作用等引起的胃肠道急性、弥漫性炎症。大多数由于食入带有细菌或毒素的食物如变质、腐败、受污染的主副食品等引起,急性胃肠炎起病急,常在24小时内发病。
2.急性肠炎或急性腹泻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或者身体有哪些不舒服?
(1)消化道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。呕吐起病急骤,常先有恶心,继之呕吐,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。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。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,严重者可呈 阵发性绞痛。腹泻表现为水样便,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,伴有恶臭、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,很少带有脓血,无里急后重感。一般每日可排便7~10次,最多可达十几次。经治疗,1~2天内,最多2~3天恢复正常,病情经过比较良好。
(2)全身症状:一般全身症状轻微,严重者有发热、脱水、酸中毒、电解质失衡、休克等症状,偶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。
(3)体征:早期或轻微病例者可无任何体征,查体可有上腹或脐周轻压痛,肠鸣音亢进。一般患者的病程短,数天内可好转自愈。
3.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腹泻?
(1)暴饮暴食,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,进食生冷硬食物后,饮酒、饮冰凉饮料过多,或受凉之后;
(2)进食腐败、污染的食物,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,臭鱼烂虾,不新鲜的螃蟹、海味,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,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;
(3)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。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,与天气炎热、食物易腐败有关;
(4)肠道感染
1)病毒感染:轮状病毒、Norwalk病毒、肠腺病毒感染时,可发生小肠非炎症非腹泻。
2) 细菌感染: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。沙门菌属、志贺菌属、弯曲杆菌属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、侵入性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,产生脓血腹泻。
3)旅行者腹泻: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。多数为感染所致,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梨形鞭毛虫、溶组织阿米巴等。
4.急性肠炎或急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时饮食管理应该怎样?
(1)注意食品卫生,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,做到饭前便后洗手,不吃腐败和不新鲜的海产品或生食海鲜,尽量不吃隔天食物,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热;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。忌烟酒、辛辣食品、牛奶和乳制品。为改善营养状况和肠道环境,要给予高蛋白、高热量的饮食。还应在供给富含维生素、无机盐、微量元素的食物,尤其是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B乃铁丰富的食物,以补充体力、滋养身体。
(2)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:患者必须注意吃饭定时定量,细嚼慢咽,少说话;保持思想松弛,精神偷快。在发病期间,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、易消化、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。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、呕血时短期少食多餐外,平时应坚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。
(3)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: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,严重者伴有脂肪泻。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,且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,如辛辣食物、白薯、萝卜、芹菜、生蔬菜、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、姜、蒜和粗杂粮、干豆类等。
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站
2019年11月13日